一、先说说什么是修身
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它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力求使自己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达到较高精神境界的行为。
二、再看看陶先生怎么修身的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同志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在为人上,堪称“万世师表”,他是我们大家学习修身的典范。回顾他的光辉一生,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富于献身精神的人。为了改造中国的乡村教育,他辞掉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把多年积蓄的1000银元拿出来试办晓庄师范学校。1925年,新安旅行团发起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生活教育,陶行知把原为安葬母亲用的一笔人寿保险费500银元捐助给他们购置电影放映工具,到全国各地去旅行宣传。在重庆办育才学校时,他把当参政员的每月300多元车马费全部献给学校。他的家先由歙县搬到南京,又由南京搬到北京,最后由北京搬到晓庄。1930年,蒋介石通缉他以后,他几乎成了没有家的人,到处奔走、战斗。1936年,他作为国民外交使节出国访问时,母亲、妹妹、妻子都已去世,几个孩子由朋友照顾。他的几个孩子都没有读过旧社会的普通大学,很早步入社会,一边自学,一边工作。他对孩子严格要求,从小就教他们背诵于谦赞颂石灰的诗:“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陶先生经常教育孩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1940年底,次子陶晓光到成都一家无线电厂工作,厂方要文凭。晓光因为没有正式学历,只好写信给育才学校马侣贤副校长,请他开一张晓庄毕业证书。陶先生知道此事后,打电报给儿子立即把假证退回,并写了一封信教育他“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有一次,陶先生在给四子陶城的信中说,做一个小孩子必须知道三件事,第一要懂得做人的大道理;第二遇着患难的人要帮助他,肚子饿了要让人先吃,没饭吃时要想法找饭给大家吃;第三要勇敢,勇敢的活是美的活,勇敢的死是美的死。这样的人就是真人。真人不能怕困难,要随时迎接困难。陶行生给孩子们常说,我是一个迎接困难人。我常遇到困难之事,我以算术方法解决之,所以我没有愁,吃得饱,睡得着。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我追求真理,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所以无论处境如何困难,总是泰然处之。
冯玉祥赞誉他“利他无我超孔子。”郭沫若赞扬道:“他处事接物,诚恳和易,十分耐烦;说话做文也蕴藉幽默,没有什么火气。这些可以证明,他的修养功夫是怎样深厚,确实是做到了忘我的地步。”“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逢。’这话在今天尤其感觉真切。有学问知识的人比较容易找,而有人格修养的人实在是如凤毛麟角。陶先生就是这凤毛麟角当中的一位出色者。”1946年延安《解放报》上的一篇文章称陶先生的为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和谐体。他严肃而认真,但又活泼而饶有风趣;他有高度的科学修养,同时有高度的艺术修养与创造力;胸襟宽达无垠,做事则严格细密;待人厚而责已严,物质生活极度简单,精神生活极度丰富;广博的世界知识与十足的中国气派;冰冷的理智与炽热的感情;对人民的爱与对人民的敌人的恨;简要深刻的箴言与使人笑破肚子的诙谐;……总之,陶先生是一个很完美的统一体的典范。
三、修身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最忧虑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孔子还阐述过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修身要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并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强调修身的表率作用。
儒家的修身思想主要体现在“诚意、慎独”。“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把修身提到了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高度,并且是无论地位高下、尊卑、贫富、长幼都应讲究修身。
孟子除了将“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德表述外,还对人的气节修养提出了“过三关”的思想,即“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管子?牧民》篇,还有所谓“国之四难”“礼、义、廉、耻”的论述,这表明当时道德教育比较完善。
我国古代流传许多修身的佳话,陶行知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就向学生介绍了张震的“四知”,说明我国传统美德的“慎独”精神,告诫学生应当严于律已,做到人前人后始终如一,一丝不苟。陶行知为了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精神,学做真人,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颜元为榜样,坚持做个人格高尚的真人。还把育才学校门边的一座荷花池,命名为“周子池”,传扬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的精神。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历来十分重视的修身内容。现代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中学校门内,专门设立大镜一面,镜上刻有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陶行知曾给育才学校的学生讲:“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阵容。”
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重视修身。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周恩来在四十五岁,还专门自订了七条“修养要则”。陈毅曾谦逊地说:“他自己是‘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可见,修身是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且桓霾欢暇换约捍锏街辽浦撩赖木辰绻獭?/div>
四、职校生应该怎样修身
加强职校生的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由此可见,新时期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职校生,当前一定要将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特别要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具体地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完成修身的任务。
一是防微杜渐,注意从小事做起
职校生正处在一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应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细小的事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又要注意小节。就同学们来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每日参省吾身”、“每日四问”,改掉不好之处,这样才能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在校成为一个文明的学生,在单位成为合格员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文明的公民。
二是积善成德,在“恒”字上下功夫
陶先生有句名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同学们要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去过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在宿舍、在教室、在一切公共场所,坚持下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便可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了。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可见,恒心,对品德修养是多么重要啊!
三是隐处着眼,力求达到“慎独”的境界
“慎独”是修身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当他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靠的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同学们平常能做到老师在或不在都一样守纪律,都一样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这就是“慎独”的修身方法。希望同学们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都能从隐处着眼,力求“慎独”,做一个陶先生称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