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成果完成人: | 于日锦、张平、江晓晖、洪 伟、张崇福、 汪涛、孙立成、吴成义 |
成果完成单位: | 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 安徽省行知学校 |
2018 年 3 月 18 日 | |
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目录
1、“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代表团赞誉“行知模式”…………………………………………………3
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高度评价“行知模式”………………………………………3
3、《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4
4、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安徽职教学会会长金辉称赞“是安徽职教大省建设的特色成果”…5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评价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7
6、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江春评价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可贵探索”……………………………8
7、市政府领导批示充分肯定行知学校办学模式………………………………………………9
8、省教育厅评价“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10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一
“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代表团赞誉“行知模式”
2010年12月28日,由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和祖国内地组成的第十七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代表团参观安徽省行知学校。第十七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组委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李沛霖教授欣然题词:“行知模式就是好”,代表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海外华人对安徽省行知学校坚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成功探索中职改革发展“行知模式”给予高度赞扬。
一时间,海内外媒体聚焦中职改革发展“行知模式”。 2010年12月28日,第十七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代表参观我校后,澳门日报记者樊越欣在《澳门日报》报道 “华夏园丁了解行知模式职教发展 澳应取经订人才培养模式”,记者陈妙芝在澳门《市民日报》报道“华夏园丁观摩传习非物质遗产职校”, 2011年1月18日《澳门日报》F01版雨林报道《行知模式》。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杂志、安徽省教育厅《青苹果·职教人》杂志、黄山市《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等媒体誉为职教“行知模式”重点推广宣传。“行知模式”在全国中陶会成都会议、联合国“教育促进农村发展”黄山论坛交流获得好评。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二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高度评价“行知模式”
2012年12月26-27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第二届年会在厦门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凝聚智慧 攻坚克难 互帮互学 建设示范”。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作重要讲话。葛司长认为,十八大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两大变化:第一,“大力”变成“加快”;第二,“职业教育”换成“现代职业教育”。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当前形势,葛司长概括为“最好时期”和“在途中”。葛司长对校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要求,他认为联席会议成员,应该由汇聚职教战线共识的骨干组成,应成为中职贡献社会的源泉。
联席会议上还隆重表彰了2012年联席会议组织的示范校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获奖名单。于日锦校长撰写的《论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荣获论文一等奖,全国共设一等奖31篇,二等奖41篇,三等奖31篇。于日锦校长主持的科研教改实验课题《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荣获课题一等奖,全国共设课题一等奖15项,课题二等奖13项,课题三等奖14项。这是我校 “实践行知职教思想 创建国家示范学校”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全国中职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以《攻坚克难 共创示范》为题致信赞誉:“您是全国1000所中职校中的领跑者,您是示范校校长中的示范,您是职教战线中的骨干。您是职业学校贡献社会的源泉。”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三
2012年4月25日,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由安徽省行知学校教职员工编撰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举行首发式。由“行”而“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近年来,行知学校结合黄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直面中职“招生难、育人难、评价难”等诸多难题,“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回答了“为谁办职教,怎样办职教,何谓真职教”等职业教育重大问题,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该校通过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大融合,组建了歙县行知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班和非全日制班、技能教育和休闲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职业教育与非遗教育等结合起来,把职业教育课堂开到一切有技能需求和生命质量提升愿望的所有人群,并与全国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建校30多年来,该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名,尤其是近些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四
行知路上桃李芳
金 辉
继出版《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安徽省行知学校又推出《中职教育行知行》,这是该校在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程中创造的新成果。在此,我代表学会表示热烈祝贺!
安徽省行知学校是我们省职成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学业绩卓著,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陶师陶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职工培训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学校等荣誉。该校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探索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在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砂不帐⌒兄GM纷榻ǖ陌不辗且胖耙到逃庞?010年由省教育厅批准设立。2011年举行成立仪式,发展成员单位50多家,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2012年成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下属机构全国非遗教育研究中心,并承办了全国陶行知研究工作会议、全国非遗教育工作会议和非遗大师纵论非遗教育座谈会,成员单位发展至近百家,迎来了“联百聚千育万才,万紫千红百花开”的非遗教育传承的生动局面,是职教界的一朵引人瞩目的奇葩。
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是我省唯一一个文化产业类职教集团,在《非遗法》颁布、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该集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职教服务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搭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宽阔平台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果。我十分赞赏学校在非遗教育取得的突出成绩——办学活跃,有特色。可谓,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整理保护非遗项目;传习延续方法技能,汇聚凝集大师志士;教育培养一代传人,挺举高扬徽学大帜;建设发展集团办学,志在振兴民族文化!
办好学校,建好集团;组建全国第一所非遗教育学院是安徽省行知学校的又一个创新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目光远大,很有前景,很有潜力,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中职教育行知行》,全书共分《中职管理行知行》、《中职教学行知行》和《非遗教育行知行》三册,逾60万字,凝聚着集团成员单位的智慧和心血,是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安徽职教大省建设的特色成果,更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靓丽的一笔。
(金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安徽职教学会会长、省教育厅原常务副厅长)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五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朱小蔓
当代中国面临着迫切而复杂的变革使命。社会需求、人民愿望与人的培养质量不相适应是激发教育自身变革与改造的强大动力。
地处徽州腹地行知故里的安徽省行知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它结合黄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传承徽州文化,建设特色职校,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直面中职“招生难、育人难、评价难”等诸多难题,“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回答了“为谁办职教,怎样办职教,何谓真职教”等职业教育重大课题,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积极影响。
《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的撰稿者是安徽省行知学校的教职员工,他们作为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的亲历者、实践者,用心写出了职教的行知历程,再现了职教人的酸甜苦辣,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启发。
全书共三章十节,既有行知思想学习体会,也有行知思想实践经验,还有领导、媒体的评价,从现实问题入手,运用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钥匙,开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之门。读之,可察一线职教工作者的理论学习收获,也可见教育改革者实践的脚步。
我衷心期盼《中职教育行知模式》能给同行以启迪,并因此而涌现出更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教育改革先行者,创造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新成果。
2012年3月15日于北京
(朱小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督学,中国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六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可贵探索
江春
安徽省行知学校是1983年在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关心与重视下于陶行知先生家乡建立的一所以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学校办学始终坚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校魂,高举“爱满天下”的精神大旗,奉行“求真、生利、创造”校训,学校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大胆探索,以“敢为人先”创造精神,努力实践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成功走出一条“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被各界赞誉为“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为我省职业教育树立了一个典范。《中职教育行知模式》的编纂发行凝聚着全体行知人的智慧与汗水,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可贵探索。
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今年是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实施职教大省建设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扩大内需、转型发展、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大形势下,安徽职教战线要增强紧迫感,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改革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创立品牌特色,服务安徽崛起。要紧紧围绕我省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十大工程”,锐意进取,狠抓落实,把中职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衷心希望安徽省行知学校在职业教育行知路上不断前行,期待着安徽职教战线涌现出更多的改革创新典型。我始终坚信职业教育是支撑安徽中部崛起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再创职教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2年3月23日于合肥
(江春,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七
市政府领导批示充分肯定行知学校办学模式
由黄山市社科联秘书长程景梁、黄山市电台记者朱涌等采写的长篇调查报告《贯彻教学做合一精髓 服务黄山现代化建设 绽放在行知故里的一朵奇葩——安徽省行知学校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共建办学模式》在《徽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发展纵横”栏目发表,引起社会关注。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长荫批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行知学校的办学模式值得借鉴,请市教育局认真研究。”领导的批示是对行知学校办学成果、办学方向和办学经验的充分肯定,也对办好新设立的普通中专性质的行知学校的巨大激励。
应用及效果证明之八
省教育厅评价“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7年7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新建黄山行知非遗技艺学院的办理意见》(皖教秘发[2017]109号)答复认为:“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非遗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你校积极开展非遗教育,推动非遗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在非遗专业教育的探索和非遗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领导团队、办学理念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省市的共同支持下,以你校为基础成立的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传习基地,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教育,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