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行知学校,以实践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为己任。多年来,在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围绕服务黄山经济文化发展,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黄山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在“职业教育怎么走”栏目予以重点推介。学校跻身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优秀陶研成果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校”。
一、四轮共转:探索“面向人人”黄山现代职教新路径
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为此,我校注重构建“面向人人”的黄山现代职教大平台,实施“特、长、非、短”四轮共转。
“特”就是紧扣黄山需求,培养特色人才。我校地处中国“歙砚之乡”“徽墨之都”,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我校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引入中职教育,在非遗教育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方面,开全国之先河。成立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牵头组建由百余家单位参加的全国首家非遗职业教育集团,致力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提升非遗人才培养层次,致力创建全国首家非遗学院,率先探索中高职衔接的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争取行业协会支持,成立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黄山培训基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开展高层次、辐射全行业的非遗传承教育和培训,为黄山特色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文化和专业培训逾万人次。引进徽州砖雕、歙砚雕刻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30余人,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传承人才近千名,他们大多已经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吴正辉等优秀毕业生。学生作品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多次获大奖,黄山特色人才走俏四方。特色办学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2010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视察学校指出:“将来的大师将在你们(学生)当中产生。”同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我校成果时指示:“非遗教育很好,徽文化要好好发扬。”
“长”就是做好普通中专全日制学历教育,让学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近几年来,全日制在校生数始终稳居全市第一,不少市外省外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毕业生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达95%,对口升学录取率100%,其中二本以上录取率达60%。
“非”是指非全日制教育,为我市在岗人群转岗和提高技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职教服务。把职业教育送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军营社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从2011年开始,每年还为地方驻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300余人。
“短”就是短期培训,学校先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再就业、创业能力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培训、老年大学培训等,年培训万余人次。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二、四位一体:创立“校企育人”黄山现代职教新机制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我校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职教,必须以行知职教思想为指导,创立政府主导、校企主体、行业引导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黄山现代职教新机制。
建立行知职教董事会。聘请县长担任董事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董事长,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任董事,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处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人事等学校自身无力解决的难题。
成立校企育人联盟。建立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决策、评价、监测机制。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促进办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改革、人才交流、技术革新、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层次、多模式的探索实践,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校企双赢。
成立行知社区学院。整合全县培训资源,牵头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院长的行知社区学院。加强对待业、从业、转岗人员的培训。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主动争取中国教育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非遗促进会、中国陶行知基金会、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导与支持,参与相关行业协会专业标准制订等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校企育人”实践过程中,我校探索、提炼出操作性较强的“三引”“三入”“三共”的有效渠道。“三引”,就是 “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三入”,就是“入企实习”“入企实践”“入企办班”。“三共”,就是“共同招生”“共建基地”“共育人才”。近几年来,引资3000余万元、引企10余家、引智近100人,并在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稳固的师生入企实习就业基地。在培养过程中,实施行知现代学徒制,车间是教室,师傅是老师,学生是徒弟,教师是技术员,作业是产品,作品是产品、产品是商品,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三、四方满意:开辟“生利成人”黄山现代职教新天地
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生利成人”。 “生利成人”,就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爱劳动、善创造的劳动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以“职教求真、管理较真、全员认真”的“三真”理念办学,努力打造家长、学生、单位、社会“四方满意”的生利成人特色职教。
只有家长满意,才会乐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就读;只有学生满意,才会乐于在职业学校学习成长;只有单位满意,才说明职业教育是成功的;只有社会满意,才标志着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生利成人”的育人目标。为此,学校主要从树立“三生”理念和强化“三自”“三能”教育入手,培育生利人才。
首先结合中职学生培养目标和身心特点,开展以“生存、生利、生活”为主题的“三生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得到人生历练,获得发展动力。其二,确立了“三自”和“三能”的评价体系。“三自”即 “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教育学生欲正人先正己,想要将来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校就必须具备自律意识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三能”是指:一要具备体能,从学生时代就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二要掌握技能,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思想,严格专业实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要挖掘潜能,树立创造伟大意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让中职成为学生学习的终点,搭建多种平台,打通成才渠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的辛勤耕耘结出喜人的成果。我校毕业生连续10年供不应求,优秀毕业生层出不穷。有1000余名学生对口升入大学,洪日昌、余博等学生分别成长为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和厦门大学博士;300余名学生被选拔为国家公务员;200余名学生成为厂长、经理等企业管理人才。还有近千名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晏文娟;全国优秀工作者方颖、吕秀芝;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董事长程振塑;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连长江成玖等。我校在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的黄山现代知教行知模式探索,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较好发挥了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参观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近日,有着26个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楚雄自治州永仁县政府诚邀我校与之结对帮扶永仁县职业教育,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我们将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职教自信,突出职教办学特色,真正办好黄山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黄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