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职教破解大难题
日期:2007-11-03 作者:于日锦 浏览:2927次
 

——关于劳动力短缺与富余并存问题的思考

 

    同一种资源在市场供求上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悖论”:一方面严重短缺,一方面又严重富余。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并将长期面临“短缺”与“富余”并存的困境。早在200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开始出现了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随后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而蔓延到中部地区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形成今日全国性的劳动力短缺呼声。“无徽不成镇”的黄山地区历年来是劳务输出地,而目前也面临着逾来逾严重的“招工难”。该市的歙县每年输出号称“十万劳务大军”,而今工业园区的数十家企业正嗷嗷待哺,数以千计的岗位正四处求“人”。与持续数年“短缺”现象并存的则是劳动力的严重“富余”,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超过2500多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供大于求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97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农村需务农的1.8亿人,尚有1.2亿的富余劳动力。从全国来看,劳动力资源依然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总体趋紧。从黄山市来看更是如此,一方面妥善解决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依然很重,另一方面,新成长的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劳务输出依然是黄山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什么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与富余并存的现象,问题的症结何在,如何破解这一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这对正在发展中的黄山市,寻求解锁之匙更是当务之急,事关新黄山的今天和明天,事关市委“一强三大”目标的实现,事关黄山能否实现伟人遗愿,“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让黄山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地方。”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劳动力“短缺”与“富余”并存现象,是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出了问题,是结构性的短缺和结构性的富余,也就是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是说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其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剖析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短缺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富余的是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相对劳动力素质偏低。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15岁及以上的文盲率为11.04%,农民仅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88%,其中农民工流动人群中,初中及以下的占83%,通过技能培训的占28%,未接受过培训的占72%,农民工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已成为从业人员主体。如此低的人力资源,只适应从事低端技术行业。这就是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低素质劳动力大量剩余,低技术,低技能岗位人满为患,而中高技术、中高技能岗位又严重短缺的问题所在。即一方面许多人无事可做,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事无人去做的结构性矛盾。从城镇来看也是如此,据2004年底统计,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而发达国家制造业中技师高级技师要??5%以上,中级工占50%以上,由此可见,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富余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过低过少。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问题。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应是治本之策。

    人力资本的积累靠什么?靠教育。不仅仅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门的职业教育。只有大力发展职教,才能有效破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大课题。发展大职教,笔者结合黄山市职教现状分析,谈一点想法和建议,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笔者认为,发展黄山市职教,必须在观念大转变、资源大整合、资金大投入、专业大提升,横向大协作上下功夫。

    观念大转变是前提。要真正使“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稳定、抓脱贫、抓发展”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职教做好了,就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我们知道,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的技术工人却无法引进,只有靠职业教育来解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一强三大”目标的实现,必须靠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一强三大”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市县党委政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抓职业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认为,地方政府应把注意力从升学教育转到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经济发展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而职业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我们知道,目前黄山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步入正轨,普高热持续升温。而职业教育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大职教的格局远未形成,与黄山大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直接提升地方劳动力素质,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方职业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一个地方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一个地方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未来。黄山市147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17万,要富裕农民,就要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可以说,职业教育事关黄山市“三农”问题的根本,事关黄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黄山市的前途和未来。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资源大整合是基础。规模小、基础差、布点散是黄山市职教的现状。黄山市人口规模仅相当于安徽北方的一个县,但却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与培训机构40多所(个),仅国家重点就有3所。歙县一地,就有职业学校5所,尚不包括徽师、电大、农校等培训机构,而该县年初中毕业生在7000人左右,按普职1:1,职校生源只有3000多人。全市3所国家重点一年的招生数尚不及有些地方一校的招生数。我市职教不仅“小、差、散”,而且多头管理,既有教育部门管的,也有劳动保障部门管的,还有其它各部门办的各类培训班,职教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为发展黄山大职教,整合黄山职教资源,组建黄山职教集团势在必行。笔者建议:以黄山市三所国家重点为龙头,以区县公办职业学校和市技工学校为骨干,以条件相对成熟的民办职校为补充,以市县经济园区为依托,组建黄山职教集团。对不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予以撤并,原则上每县只设一所职教中心,将分属不同部门的职教资源整合到职教中心上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整合,在三所国家重点中保留一所旅游职业学校,撤并两所国家重点学校申办行知职业学院。形成以职业学院为龙头,职教中心为骨干,市、县、园区、旅游重点企业为依托的集高职、中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适应黄山全面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积累的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黄山大职教格局。

    资金大投入是保证。职业教育需要高投入,据专家估算,职教投入是普教的三到四倍。因为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和先进的实训设备便培养不出高技能的人才。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如何解决投入问题,我认为:一是市、县政府要把职教投入列入财政预算,随着财力的增长不断增加对职教的投入,教育附加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要切实落实到位,同时要捆绑使用扶贫、库区、科技、就业等各项培训资金,以项目方式注入职教;二是政策倾斜,允许职业学校盘活校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解决投入不足问题;三是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规定提足职工培训费用,鼓励全社会捐资助学;四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专业大提升是根本。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特别是要紧贴黄山发展需求。要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目前,黄山职教特色不显、专业雷同、质量不高是通病,必须尽快扭转。一是要紧扣旅游是黄山立市之本调整专业。黄山旅游发展迅速,到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20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将在100万人次,创汇25亿美元,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将迅猛发展。目前黄山市旅游人才奇缺,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不相称,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更是属于初级阶段。根据黄山市“十一五”规划,三次产业比将从2005年的16.4:35.9:47.7,调整到“十一五”末的10:40:50,也就是说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将占据“半壁江山”,这与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OECD30个成员国200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就占就业总人数的69%,而美国、英国更是达到了78.4%和76.4%。因此,服务业将成为就业的主要行业,特别是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黄山,做大做强旅游专业更是得天独厚。二是要紧扣“徽文化”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休闲专业。徽文化博大精深,徽墨、歙砚、徽州三雕等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乃京剧之根,新安书画名扬天下等等,紧扣弘扬“徽文化”做大文化产业是黄山职教的天职,要通过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造就独具特色的新一代徽州艺人,并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年行知中学培养的砚雕人才已遍布黄山各地。紧扣“徽文化”打造职教特色专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三是要紧扣“工业支撑”做强专业。黄山市提出了构建以黄山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各区县经济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将达84亿元,规模工业突破400户。因此,黄山职教要适应黄山园区工业大发展态势,做强面向工业的工科专业,为工业振兴提供大批技能型人才。四是要紧扣“新农村”建设开发专业。黄山农村生态极佳,古村落星罗棋布、名优特产数不胜数,要紧扣黄山农村实际,面向新农村未来开设专业,培养人才,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进而成为主力军。

    横向大协作是后劲。大职教必须横向大协作,暨要立足黄山抓职教,又要跳出黄山发展职教。要立足黄山,张开双臂,与东部西部协手共同发展。一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携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职教发展经验,与东部企业、院校建立紧密型联系,借他山之石,攻黄山之玉,借智融资谋发展。二是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职教大协作。充分利用西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区人力资源优势,拓展招生空间,可由市政府组织黄山市政府职教代表团赴西部地区洽谈,建立友好市县,签订职教合作协议。将我市的优质职教资源与西部丰富的生源结合起来,以黄山的综合优势吸引西部学子来黄山读职业学校,并采取地方政府出一点,企业订单培训拿一点、学校挤一点等方式,充分发挥国家资助政策效应,让西部困难学生在美丽的黄山圆其读书成才梦:“零学费、零生活费完成学业,百分百在黄山就业。”使我市的职教步入良性循环,使黄山的高素质劳动力不再短缺,形成技能型人才的梯度合理流动,真正实现职教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标。

    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富余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展大职教无疑是破解该课题的关键。相信人力资源的投资、积累定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系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