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理想风帆,创造美丽人生
日期:2006-12-01 作者:张平 浏览:1290次

 ——安徽省行知中学探索校本德育模式的研究

 
一、解读“校本德育模式”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最终是通过学校的各项工作才得以贯彻落实的。校本的本质是人本。学校是最需体现以人为本的组织,人是学校中最活泼、最重要的因素。校本教育理念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校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校本德育要完善人。校本德育是具体的,应该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案例。校本德育是有较强针对性的,因此必须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校本德育不能生硬呆板,而应该丰富多采、灵活多样、形象具体。校本德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仅要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校本德育的最终目标。
    德育有他育式德育与自育式德育,《淮南子·诠言训》“德可以自修”,是指自育式德育。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做人,是一种“成人”教育。
    模式,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的式样。指完成某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既有理论指导,更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结构性整体。一个理想的模式至少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模式的用途;扎实的理论依据;一些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计的具有操作性“程序”,否则,至多只能说是一种理论阐述,理论设想,而不能称之为“模式”。
 
二、当前职业教育德育现状
    1、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难,是大家的共识。陶行知十分关注中等学校训育问题,早在1926年撰写的《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一文中就提出:中等学校训育难,惟其难才更有乐趣。最近《中国教师报》上曾刊登王业和的文章《职中教师的苦与愁》,文章认为:一般说来,经过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宣传,职中招来的学生主要是两类:一类成绩稍好,但家庭特别困难,读普高交不起择校费,这类学生时刻有流失的可能;另一类是家庭条件好,但学习成绩差,无心向学,普高不愿要,这增加了管理难度。职中许多学生在初中就养成了散漫、贪玩、享受的恶习,在学习上缺乏恒心和毅力,更少勤奋与刻苦,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有的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课余上网,甚至打架斗殴。为了教育管理好他们,教师除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还要全程全方位跟踪管理,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想千方设百计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信心。
    2、职业教育德育在新的改革形势下面临一些新问题。学分制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挑战,突出表现为,班集体的弱化对德育组织基础的挑战,在学年制条件下,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织基础,班集体的建设和以班级为基础的各种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选课制对德育内容、现有德育教师素质的挑战,选课制必然要求德育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德育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德育的要求和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这些要求对教育者的德育思想观念、方法途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生活实践的积累以及教育的水平和艺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3、陈旧德育模式严重不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这就给学校教育与老师带来了冲击和困惑及压力,学校德育的滞后性日益显露出来。学校内部那种以外压式的环境控制为手段,以训诫式的显性教育为特征,以单向灌输式的说教为方式且又缺乏吸引力的传统德育模式,远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偏离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认知规律,导致了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乃至人格分裂,牺牲了学生的天性,窒息了学生的活力。
    4、“网络是双刃剑” ,网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青少年时期自制力差,猎奇心强,辨别能力不强,厌恶他人说教,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如“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60%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等等,网上一些花花绿绿、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的黄色垃圾迷惑了纯真孩子的双眼,引导他们误入歧途。必须加强网德教育。网德教育的“本”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网德教育不应仅仅作为针对网络行为的应时之举,而应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味地将网络本身视作洪水猛兽。问题不在网络本身,而在于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
    综观目前中小学的德育情况,我认为,目前学校德育的现状是:学校德育内容和德育模式出现“千校一面”的状况,德育工作问题多,如德育目标模糊,教育者在制定德育目标时,不能考虑学生需要,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自身成长和社会热点问题,一味地灌输“高、大、全”式的德育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因而显得苍白无力。缺少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德育序列化目标。德育方式单调,途径狭窄,注重他律。缺乏氛围,缺少特色德育。在这样一个缺失了教育氛围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出具有道德智慧的学生是难以想像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借助合适的载体才能实现,这种载体就是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二、积极探索符合富于特色的校本德育模式,攻克职业学校德育难题
1、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构建浓厚文化育人环境
    我校地处全国历史名城、徽文化的发祥地、徽商之源、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故里的歙县,这里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山川秀美、钟灵毓秀,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陶行知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张曙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坐落在县城。
    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徽州人的传统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徽州人。受朱熹“忠孝节廉”思想的深刻影响,徽州士子大多崇尚气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决不屈服异族的入侵和奴役。在宋元、明清易代之际,金声、江天一、郑盿、渐江等等,徽州气节之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多至不可胜记。而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既有徽商们的毁家纾难,弃商从戎,也有不少徽州先哲先贤的奋起抗争。当年胡适在美国作抗日演说,有时一天好几场累得吐血,黄宾虹则坚决不向日本人俯首,以迎合入侵者为耻。就是身处卑微的赛金花,也能在八国联军的铁蹄前喊出“国家是人人的国家,爱国是人人的本分”,尽力保护北京的文物和同胞。
    至于努力服务人民,以奉献百姓为荣,徽州文化中这类事例俯拾皆是。大学者戴震“十七岁有志于闻道”,“其论治以富民为本”,他为了实现“体民遂欲”的理想社会,勇敢地对后儒理学作了激烈批判。许多徽商把做生意当作“做仁事”,总是“汲汲以济人利物为心”,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慷慨捐资。他们一贯热心社会公益,修桥筑路,建学校,设义仓、义冢、恤贫救孤,对儒家“仁者爱人”理念进行了最为诚笃的实践。
    徽州先民虽处在“儒风独茂”相对闭塞的环境,思想却并不自封保守,努力与时偕行,对愚昧无知不断抵制和批判。早在宋代新安名医张杲就对“悬线把脉”的无知陋习表示过质疑,朱熹也曾对螺壳化石等自然现象作过客观的思考。大学者胡适更是为了科学和民主奋斗了一生。
    古徽州的先民受中华儒学熏陶,百姓聚族而居,尚义知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徽商以众帮众,不搞内讧的团结精神已为世人所称颂。徽商在经商所到之地。遍设徽州会馆,以血缘、亲缘、文缘、地缘、商缘为纽带,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团聚起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商界精英,实现了事业的辉煌。在徽商群体内部,损人利己行为是为同仁所不耻的,他们坚持以义为利,宁可失利也不失义。歙商许大明,平时穷人向他借贷他都特别照顾,一位负债者心怀感恩,要卖女还债,大明“急止之”,说:我不能因利而割人至爱!他当众烧了借券。
    徽商靠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遵纪守法打天下,闯事业,他们在商海中冒险犯难,“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百折不挠,“性节俭,甘淡泊,饭食服御宁不如人,唯孜孜勤苦于栉风沐雨中炼成一生事业”,塑造了一种徽骆驼、绩溪牛的精神。对于骄奢淫逸,好逸恶劳,徽州先民深恶痛绝,所以在许多族谱家谱中,都立有劝诫子孙的家训族规。徽州女子“数月不沾鱼肉”,日夜劳作“一月可得四十五日”。
    在以诚待人方面,徽商更是把这一传统美德作了出色的发挥。胡雪岩的“药品关系人的性命,万不可欺”,胡山的不在米中掺杂,朱文炽的不以陈茶充新茶等等,塑造了一代儒商的诚信形象。
    凡此种种,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通过印发讲义、请专家讲座、开设徽学常识等方式,对师生进行宣讲。
2、借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构建“立志、修身、求知、创业”校本德育模式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博采众长,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理论实践,创造发展,与时俱进。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虽形成发展于上个世纪,然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我校以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全国学陶师陶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学校一直坚持学习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育人、生利、兴农、富民”为校训,“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立志、修身、求知、创业”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鼓励人人争做新一代的陶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了健康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奠定了学生成长成材的良好基础。
    学校早在1994年就在原教导处基础上建立教务处、政治处、陶研教改办公室,突出学校育人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的位置,将陶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全体教职工中坚持开展“铸师魂、炼师能、树师表、正师风”的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形成了我校育人的鲜明特色。
    学校十分重视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重视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写一份德育育人总结,转变一个差生,挽救一个青少年。学校还开通了校园广播网、校园闭路电视,开办法制讲座、礼仪讲座,进行音乐教学,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校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学校以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命名并一直坚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色,把学生的成长过程浓缩为八个字,即立志、修身、求知、创业,分四个阶段,分两年实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编写了有关辅导材料,纳入班级考核的细则当中,收到了初步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做人教育这一长期困扰职业学校的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难题,让学生初步明了要做一个什么人、怎样做人等问题。基本确立了要做有志向的人、做真人(有道德的人、有文化的人)、做有业的人(不做无业游民),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人民有益的人,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落实“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目标。
    我校已经开展了“德育注重自治”实验、“多样化职业教育创新”探索、“创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养成教育”、“抗挫教育”、“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德育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健全的组织,已经构成政治处、陶研教改办、班主任、政治教师、学生会团委、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队伍;有规章制度,实施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德育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有研究氛围,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交流实验研究成果,编印校刊《行知论坛》、《行中教育》、《陶园?罚挥谐醪匠尚В魃省⑽ゼ吐手鹉晗陆担派省⒕鸵德饰炔教岣撸挥幸恍┭醭晒嘤×恕洞匆抵傅肌芬皇椋惚喔ǖ急ǜ婕弦笛刹氖录1喑伞对谙M奶镆吧稀返鹊取?/div>
 
    今后,将继续以陶行知德育思想为指导,吸收多元智能理论和构建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新成果,主张用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用人生与职业成功者的形象激励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涵养学生,以适合学生个性与能力的职业充实学生,努力使这些在人生起点已遭遇坎坷的职业中学学生扬起人生与职业的风帆,创造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