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已有二十几年的办学历史,可以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从我们学校的办学历史也可以看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共同问题。1、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招生难,许多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2、教学难,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素质很差,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3、教学设施不足,由于各职业学校资金不足,在实训投入上不足,这对学生培训质量存在很大的影响;4、师资力量方面,现在许多职业学校教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专业教师,“双师型”的教师就更缺了;5、毕业生的对口就业问题,现在许多毕业生在学校里的所学专业,将来就业时不对口,学无所用,在专业上不能继续发展。面对职业学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的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呢,我们国家和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大办发展职业教育。那么作为职业学校,就更应当深入地学习政策法规,深刻理解中央文件精神,从地方特点出发,依据科学的发展观,做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那么就我们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逐步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改革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最终是满足社会、经济、个体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选好专业是办学的先决条件,专业设置要以教育部《中等职职业业学校专业目录》为依据,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所选专业定位要以能适应市场需求为原则,结合各学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做好论证工作,才能确定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好专业。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
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又是专业发展的保障,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是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使学生最终获得职业能力、在社会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我们专业办学的落脚点。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要结合就业准入制度,把课程的学科性变为职业性,要站在市场的角度,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获得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来审视课程,构建课程的框架。比如说,现在我校现在正在进行的专业教材模块化设置和生产任务定单式课程设置等,都是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课程设置模式。举例子来说,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不能不懂焊接的基本技能,但焊接的技能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我们可以以焊接为中心,编制模块,基中包含有焊接工具的种类、结构、正确使用、维修方法;焊料的种类、性能、正确选用;焊接的基本技能实训。从而以学生能完成用焊接基本工具完成焊接的任务为目的。这样的模块化教材的设置,将会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的专业学科要从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中心转变,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办学模式的改革。
众所周知,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地方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发展着的经济、社会对我们的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职业学校要依靠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现在就我省的情况来看,各地市县招商引资开展的很红火,各地都创建了经济开发区,成了县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职业学校可以和当地的经济开以区企业做好联系,多交往,以开发区的企业为依托,将我们的办学班级办到企业里,办车间里。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符合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规律,能促进职业学校的大力发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参观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经营过程,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
面对中等职业学生现在的招生状况,所招来的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真可谓苦不堪言,人人都在抱怨,人人都在讨论。这除了学生因素外,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课程也是太难了,对于这样一些连初中都差点毕不了业的学生来说,真可谓是走天路了。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难投身于各专业的情景模式中进行有效的演练。许多学生虽然通过了考核,一旦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在校进行实践锻炼和专业应用操作的经验,最终被用人单位所淘汰。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没有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处于枯燥、平庸的状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各学校的投入问题,相应的实验与实训设备跟不上,有的几乎是零。这怎么能让我们这些学生静下心来学好专业课能,更别说专业的职业能力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目前的情况还是没有什么改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其所使用的教材还是几年前的陈旧版本,内容只注重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注重原理的探究,往往缺少的是针对性的实验和实训。所以在专业的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低起点、小台阶、多练习、勤反复、教一会一、学一得一”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进,学得会,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它不同于普教的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体系,注重的是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而职教注重的是能不能就业,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能不能在岗位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活动,面向社会的职业岗位群体,以适用性为第一要素。只有依据适应性的原则,注重实效性,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适应性原则,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所以我们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不断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
四、师资培训的改革
纵观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是专业课教师缺编;有的是只有上课的老师,没有实训的教师;有的是专业课教师知识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这样的一些情况必然会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在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时间来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更新和充电,只是停留在上面要求的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而继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师来看,只是一种形式。我就参加了两次培训,可以说没学到什么,却花了不少钱。目前的专业教师的培训只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较多,很难在大面积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也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师培训,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师资培训上,要加大力度,改变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方法。
其一、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以“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其二、现在我省各县地市都有经济开发区,我们可以依托开发区的企业,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条件允许的职业学校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企业要支持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为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职业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也可在职业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这种双向的交流,必将会促进专业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为职业学校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些简单理解和想法。我想作为一个职业学校能理顺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必然能很好地解决学校的招生、就业、培训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所以我们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在现在这样的一个大好环境下,探索职业学校的办学规律?岢挚蒲У姆⒄构郏俳械戎耙笛5呐畈⒄梗瓜殖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