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育人功能 推进素质教育
日期:2008-01-14 作者:汪钰、汪诗奇 浏览:1256次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所有的教育思考与实践都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朴素的理念之上,这就是“求真教育”。陶老先生一生始终以“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而战”激励自己,他大声疾呼:“为人须为真人,毋为假人。”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看育人的实效性,也必须看到育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结合自己对陶行知思想的理解与感悟,我觉得育人工作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身正为师,多一点熏陶引导

    要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我们每位老师要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老师可能有着这样的感觉,德育工作是学校班主任与政教处的事,即使在教育学生中知道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但总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因为,教师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如果我们无视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存在班会课、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导致德育成为硬性的附加物,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育人。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甚至言语、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教师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说,要求学生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真抓实干,多一点活动引路

    育人不需要空洞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地追求,他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一切活动中唤起学生追求真善美之人格,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内化其道德的行为。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正面引导,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育人教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同时有针对性和经常性地开展各专业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寓育人于各种活动之中。如,按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秀习作,使其道德品质、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不断提高文明素质。诚然,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不搞“一刀切”,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应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高标准与基本标准相结合,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如,有的学生家庭离异后,行为习惯不太理想,满口脏话,欺负同学,这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其不说脏话,与同学团结互助;有的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很好,俨然是一名好学生,但在家里,任性、骄横、目无尊长,这时候,教师更应该倾注心血,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引导其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而有的学生成绩优良,还乐于助人,就是怕吃苦,不爱劳动,这时候,教师就应从培养其吃苦耐劳、磨练其意志入手。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德育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切入口尽量小一些。

    当然,在引导教育时,要避免空洞的说理教育,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尽可能少讲些大的道理,多开展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在班中开设“一句话新闻”,让学生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展“可爱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三、崇尚真理,多一点心灵关注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即使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学习成绩甚至不大理想,可能还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不大令老师满意,但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只有自卑,缺乏应有的自信,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教学育人的实践证明,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启迪,能增强其自信心。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赞许的点头,一瞬会心的微笑,一刻亲切的注视,这些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鼓励,都可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我们深知,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尽管陶行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尽管我们和他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先生那高大的背影,那教人求真求善的真教育永远是我们育人工作的最高境界。爱满天下,求真务实,让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索创新,共同实践,迎接育人工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