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朋友邀我同游雄村,我欣然响应。“桃花坝”和“竹山书院”的美名早有听闻,读书时便心向往之,愿一睹为快,只可惜缺少时间与机缘,都没有如愿,今日一行,当能消弭心中那份缺憾了。一路驾车赏景,不知不觉间便有同伴惊呼“到了”!抬眼望去,“世济其美”的牌坊正向我们奔跃而来,顿时让人感受到古徽州的人文气息的凝重与神圣。据介绍,这是曹氏宗族为纪念族人曹振镛等仕途通达、显赫一时的历史而建造的,是“功其名、颂其德”的传世之碑,当时的气派不难想见,但因历时已久,碑上的说明性文字经风雨剥蚀,只留下几缕模糊的印痕,细细辨认还依稀读出曹祥、曹文埴等字样。这伟岸的石坊仿佛无言地向人们昭示着曹氏家族的沧桑。
牌坊正对面便是“桃花坝”。桃花坝是沿新安江北岸建成的一座高大石堤,形如雉堞,坝上遍植桃树,品种堪以十数,夹以紫荆,绵延千米,蔚然壮观。清代曹文埴《石鼓观斋诗钞》中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此时花期已过,虽无花飞瓣舞娱人眼目,但满树的嫩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招惹,与汤汤碧水相映成趣,当也令人心旷神怡。可以想象,桃花盛放之时,春雨绵绵之日,驻足河边,和着青山,领略欣赏,自然可以感受“桃花、春雨、江南”的无限情韵了。
牌坊边?希闶窃⒓皇钡摹爸裆绞樵骸绷耍∑溆牍鸹ㄌ私峭ず铣梢惶澹舜擞吵模昀忱觥U庑┙ㄖ《辏?756年)前后修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他临终有命:“二子干屏、暎青于竹溪建文阁,创书院,修社祠,筑园庭。”儿遵父命,于乾隆初着手筹建,历十余年乃成。眼前虽难见昔日盛势,侧门两旁的庞然石狮仍固守着这一“曾经的乐土”,寂然无声却也庄重威严,门楣上“雄村上社” 四字,劲健之中不失婉秀。拐个弯才是书院正门,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因为正在修葺,我们只能远观了一会。跨进大门,只见厅堂宽敞明亮,正壁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板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该联为曹文埴所撰。读之不觉生出心如水涤、醍醐灌顶之感。里面古式的雕刻仍然还在,古朴中有着幽雅的凝重。脚踏石砖,悠然踱步,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人读书时的勤奋与虔诚,那琅琅书声中有着对中举入仕光宗耀祖的祈望与自豪。
曲径通幽,厅堂右拐,我们便到了一个雅致的所在——“清旷轩”(又名“桂花厅”)!轩厅正壁嵌着曹学诗所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轩柱悬隶书联对:“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轩厅上额匾为篆书“所得乃清旷”。厅前有平台,台柱三面皆饰以石雕,有栏柱十六,顶端各有青石狮,小巧玲珑,神态各异。这里清新恬淡、宁静幽远,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满树葱茏、枝叶婆娑的桂花林,其成因是当时曹氏家族的约定:凡“子弟中举者在庭中植桂一株”。大概寓有鼓励和奖掖家族子弟蟾宫折桂之意吧!透过桂花丛,我们仿佛看到成功者头戴冠帽,身披锦绣,伴和着踌躇满志与对功名的虔诚种下一棵棵桂树新苗,他们种下的是荣耀与纪念,也是对后人的勉励与鞭策,或许正是它们才成就了后来的“竹山书院”盛势,也成就了“世济其美”的辉煌吧!
繁枝茂叶掩映中,别具一格的便是八角亭,其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覆。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府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蓝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上悬一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古代的遗风与环境的幽静浑然一体,廊柱与飞檐既是昭示显赫又是在向天、向地、向人展其辉煌!当八月桂花满枝的时节,人们闻到的是浓郁的芬芳,优美和闲雅里,也许人们该感念其祖先的意志与成功的不凡吧!
走出书院,望着还在忙碌地修葺着的人们,心中竟升起一股莫名的郁闷,在先人的成功与辉煌面前,我们不能不思考,经济改革的大潮已让我们显出步履的蹒跚和强势的不再,仅仅耽于消受祖先留下的荣光是绝对不够的。雄村归来,我的心中消弭了一份缺憾,另一份惦念却又深深的占据了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