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仁、领导:
大家新年好,首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男同胞越来越潇洒,女士越来越年轻。
在走向这个舞台之前,曾有前辈同仁敬告我:“方强,你还年轻。”我知道这句在女士听来会心花努放的话其背后的含义。但是,我想说,你不知道,实际上从与一位三十余岁的新近老师的聚会上,这位老师举起酒杯说“老大哥,我敬你一杯”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不在年轻了,而且还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了。更重要的是,我从不相信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年龄优势!并且今天职教渐受重视,现在变革发展成主调,此时学校又搭建了一个这样以“直选”为基石的坚实民主舞台。于是,我愿意粉墨登场,和几位老师同演这出戏,也许成不了“最佳男主角”,但我想,配角、丑角或许能演绎出真主题。
“就业”作为职教工作之要,作用不言自重。它的常规核心任务是不断给予学生更合适待遇、更具发展、成长性的工作岗位。但是随着学校的改革发展需要,它应该扮演更多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
“就业”要能为“教学”服务,我校有教师短缺、课时超重之苦,有实训设备不足之困,有专业教师培训难以跟上之急。为此,我们应联系较多的企业以能安排学生进行定期的实习实训,对于较近企业特别是县城经济开发区,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周期和用工需求,和各群协商,合时合理的安排实训,可解他们一时用工之难,也体现“服务新歙县”的理念。对双方来讲,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应着手启动且常抓不懈,短期内可见一定的成效,即使无法全面妥善解决,但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歙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意识到必将有更多的外来企业,也就会有更多的人力需求,我们就会更有信心。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应派教师定期参观学习,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提升作用。至于“定单式”培养,在教学负担的减压上,教学效果的增强上则更明显。
从长远的效果来看,“就业”应该能促进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有助于师资力量的提高。使教学步伐紧跟市场,使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即企业所用。
“就业”还应为“生利”服务,招生时“生源”即“财源”的思维还应在输出时加强。我们注意到,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等待输出的几个月,有点像篮球比赛中胜负已决后的垃圾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提前让学生就业,让这段时间成为实习期(符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实习期的规定),校方和厂方共同管理,由学校发放奖励工资。并且在学生毕业前的一年里,建立老师定期回访管理制度,并收取合适的管理费用。
当然,假若我们有了自己的校办企业,在这方面就更灵活自由了。总之,我们应想尽尽可能多的办法以“开源”,满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能使教师在“日益繁重”的“阵痛”之后有“多劳多得”的幸福收获,由内心发出“还是社会主义好”的感慨。
“就业”还应为“民生”服务,利用学校的“培训基地”,企业资源及公信力和领导的影响力,成立“职业中介”部门,利用由上而下的力量和各乡、镇、区建立用工需求网络和失业登记等。每年定期举行“人才交流大会”已扩大影响和完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们甚至可以对企业进行“人力承包”,即对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的用工进行打包服务。
今年的《就业促进法》实施后,政府面临引导农村城镇劳动力有序就业的重责,在这方面,我们应走在职校前面,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分担政府压力,一起为民生就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出口通畅了,进口就会旺。就业就做到了为招生服务。当然,“好酒也怕巷子深”,“身正也怕影子斜”,我们平时还不应忘记正面宣传,在各普高,初中贴喜报之时,我们可以“悄悄”的在旁边贴上就业率、就业质量报喜表。也可在各校成立专门的行知宣传栏,我们还可通过适当的引导使优秀的毕业生给原初中毕业生捐资助学。尽最大的可能让“输出就业”促进“进口招生”,当我们从终点到起点绕成一个密封圈时,我们就牢不可破了。
诚如你们所看见的和“关注”的,各位同仁、领导们:我个矮,但于是我就离地更近,更看得清楚脚下的路。抬头看天,但不要忘记低头走路,特别是我们所走的注定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曲折而泥泞的健康长路;我肚大,是的,我大度,于是我能宽以待人,不敷衍人,以尊重每位同仁的态度做好服务。
大江毕竟东流去,风流人物数今朝!老师们,领导们,我们都想有更精彩的人生,我们都想有更成功的体验,那么,让我们今天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劲往一块使,心往一处想,为我们明天有体面而尊严的生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