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学校:改革办学模式突出“面向人人”功能安徽省行知学校,坐落在黄山南麓的行知故里。三十余年的职教路,始终秉承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中职教育改革,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中职示范创建校,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构建“面向人人”职教大平台 “面向人人”,是陶行知职教思想的精髓,是职业教育的真正本源。行知学校从改革办学模式入手,突出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功能。 第一、“特长非短”四轮共转,实现职教全覆盖。所谓“特长非短”四轮共转,就是学校不仅让适龄的初中毕业生有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也为在岗人群提供转型和提高形式的职教服务。实现中职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普通专业培养和特种专业培训全覆盖,力争让每一个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人都能选择适合他的学习模式。为此,学校除做强全日制学历教育外,还积极整合培训资源,扩大短期培训的规模和效益。先后成立歙县行知职教中心、歙县行知社区学院,为各行业和各年龄层次的人群提供职教服务。把职业教育送到企业车间、送到田间地头。由于社会培训业绩出色,2012年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第二、搭建平台担使命,创新特色专业。行知学校所在的黄山市,是“歙砚之乡”“徽墨之都”,非遗资源丰富,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根据这一实际,行知学校肩负起“徽州人的新使命”,创新性地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引入中职教育,在非遗教育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方面,开全国之先河。牵头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以“联百聚千育万才,万紫千红百花开”为目标,致力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中国文房四宝传统技艺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开展高层次、辐射全行业的非遗教育和培训,为特色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文化和专业培训数万人次。引进徽州砖雕、歙砚雕刻等门类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20余人,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传承人才近千名,他们大多已经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探索“校企育人”职教新机制 行知先生把手脑双挥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如何才能培养手脑双挥的人才?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行知人深深地意识到,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复杂得多。必须密切跨界协作,特别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为此,学校果断提出“校企育人”。 “校企育人”是对“校企合作”的优化和提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校企育人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合作的一体性,不同于一般校企合作的松散、随意。二是合作的全程性,一般校企合作往往是阶段性、局部性。三是合作的共赢性,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共享企业技术改革的成果;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储备人才。为此,学校探索、提炼出操作性较强的“三引”“三入”举措。 所谓“三引”,就是把企业的各种优势和正能量引进校园,包括“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就是引入企业资金,借力民间资本为中职教育输血,让学校的实训条件更加接近于实际生产的标准,避免学校培养与一线企业需求脱节。引“智”入校,就是把企业的专家型人才引进学校,加强学校课程改革和提升学校教研创新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学校制定了“大师工作室”制度,将行业大师请进校园,为他们提供生活、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便利,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行知学校的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非常成功,入选教育部民族文化创新100个经典案例。引“企”入校,就是利用学校地缘和人才优势,让企业把与学校专业相关的车间开在学校,校企休戚相关,育人责任共担。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体验企业文化,为将来走出校门能迅速适应企业氛围奠定基础。 所谓“三入”,就是“入企实习”“入企实践”“入企办班”。教师只有经常深入一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创新职校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制度,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去,感受企业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素质。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站在企业的最前沿,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助企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生利的人才。 坚持“生利成人”职教人才观 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生利”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生有利之物”,“生有利之事”,为国家培养 “生利人才”。也就是培养的学生要能创造财富,改善自身生活,还要能推进社会进步,贡献人类文明与发展,既利己、利人更利国。鉴于此,应试教育“唯分论”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价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绝对不合适的,应以“生利成人”取代之。 职业教育不仅是生存教育,还是发展的教育,助推社会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学校确定了建立在“三生”基础上的“三自”和“三能”的评价体系。所谓“三生”,是指学生的“生存、生利、生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具备“三生”的能力,行知学校给学生提出“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的目标,教育学生欲正人先正己,想要将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在校就必须具备班级管理的能力。此外,还对学生提出“三能”要求:首先,要具备体能,从小培养“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其次,学生要具备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强力开展专业实训,凡是学校的合格毕业生,做到100%的持双证上岗,促成学生学真知,做真人,成真才。其三,学校特别注重学生“潜能“的培养。不让中职成为学生学习的终点,搭建多种平台,挖掘培养学生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基础。建校三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学历型合格人才两万余人,非学历型人才八万余人,毕业生成材典型不胜枚举。 中职教育改革创新方兴未艾,广大行知人将时刻铭记行知先生“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目标,探索完善“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让“职业修养良好、技能出类拔萃、企业全程参与、职教成为享受”不再是职教的梦想。为每一个行知学子拥有出彩的人生奠基。(安徽省行知学校校长 于日锦) | ||||
《中国教育报》:行知学校:改革办学模式突出“面向人人”功能
日期:2013-07-15
作者:于日锦
浏览: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