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价值观取向偏差大已成为不争事实。学生在校期间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概括起来有:金钱至上,以自我为中心,急功近利、贪图享乐、打架斗殴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使得职高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从而影响了职高新生入学率,各校之间被迫掀起“生源大战”,其结果便是生源素质的更大幅度降低。
客观事实不容变更,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首要任务,不是招更多学生,而应当是尽力改变其不良习气,通过两三年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者。的确,学生的不少“恶习”,可能在进入职高前就有,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已患了病,就认为不值得抢救,就不去替他治疗。一味苦笑、怀旧、放任自流,只能使不良行为由点及面恶性扩散,造成危害。
与普通中学相比,职业中学没有了“升学率”这道“紧箍咒”,而社会对职高学校的某些错误认识,甚至将其与职业学校无奈地套上了另一个“紧箍咒”。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把取得较高的就业率作为目标,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只是注重教授某些操作技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两门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辨析能力的培养,走向普通中学“应试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业教育”。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一种短期行为。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应通过教育,使之具有“健康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结自治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的“整个的人”,而不是畸形发展的人。职业中学是培养社会建设大军的主阵地之一,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将传统文化、道德转化为服务,转化为产品的桥梁。如果学生仅有一技之长,却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必将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所以,笔者以为,职业中学对学生的教育,除了重视“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之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正如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先生主张以道德为基础,‘建设人格长城’,借以找到全面的动力。由此看来,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能明是非善恶,不能辨析美与丑,反过来还会影响专业技能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里,与技术教育并重的是端正学生价值观取向,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理想与人格,敬业爱岗等方面的教育。针对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性”及其入校时的“非优秀性”特点,提高其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一、以身作则。“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老师”,“行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首先应当是又红又专的“真人”。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身心素质无一不受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陶行知先生在这一个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表率,他脱下西脱、皮鞋,穿布衣单鞋,与学生垦荒种地、同甘共苦。“身教”如果不能与“言传”配合,也很难产生好的效果,自己行为端正,并不能制止别人违纪,单纯的训斥,对职高生似乎不起什么作用。陶行知先生突破传统枯燥的说教,运用各种形式,尤其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诗化语言,寓说教于娱乐之中,变简单禁堵为灵活疏导。如劝人莫说脏话,便作诗一首,诗云“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嘴巴骂自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制止学生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提高其辩析能力,调整其价值观取向。
二、五育并举。如前所述,行知先生认为应当把德育工作置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生活即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从而避免了政治老师、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却干巴巴收效甚微的说教。道德修养教育一旦与日常生活脱节,就会造成学生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恶果。安徽省行知中学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如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影视、书刊,足够的活动场所,组织“校艺术团”,陶研小组、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一方面,在时间上减少了学生“闲则生非”的机会,同时,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严爱结合。绝大多数职高生都是因表现不佳、成绩较差而被小学、初中的老师,同学甚至父结所鄙弃的。进入职高,其行为往往也会表现出困惑因素,进而自暴自弃。如果能抓住他们刚入校对新事物感到新奇这一契机,宽容其错误行为,用慈爱之心去打动他,感化他,使之“浪子回头”,“改邪归正”。当然,宽容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学生的行为导入“正机”,必要的严格要求也是不可缺少的。爱中有严,严里透爱,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
总之,职业中学要充分利用主阵地优势,在行知理论的倡导下,与时俱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健康向上,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就业大军,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