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职业学校德育难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部分人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观念和行为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不协调,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倾向。这对我们职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部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的精神越来越淡薄,而表现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倾向,从而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德育课的正面教育,甚至将德育课贬为说教课。
二、就学生自身来说,职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而且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必要开设德育课,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德育课。
三、就教材而言,职校学生通常在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即走上实习岗位,德育课的全部教材并不能全部学习完毕,主要学习的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法律基础知识》,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两册书作为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材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于2001年出版,至今尚未系统修订,书中不少内容早已过时。如:关于三大产业的划分,国家统计局早已于2003月5月公布了新的三大产业划分规定,但此教材还一直延用原来的分类;其次,该书的内容看似非常丰富,有案例、评析与思考、图片、名言、思考与训练、活动天地,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普遍感觉是内容空洞,案例类型单一,说教意味太浓,活动天地难以实践。
2、《法律基础知识》这册书虽是专家云集,但就作为职业学校的教材而言,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内容过泛。仅仅只有6章的内容,却涉及了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大概也只有法理学和国际法学尚未囊括在内了,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什么法律都学,但什么都是点到为止,什么都了解一点,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却是什么都不会处理;其次是教材更新过慢。法律是时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此书2001年出版,直到2005年才出现了第二版,此间,众多内容早已更新,如:宪法的修订,行政许可法的出台等等。即便是再版后,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有众多重要法律出台,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物权法》等等。教材内容的空洞枯燥,脱离实际,“滞后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希望德育课教师能真正从?砺塾胧导岷系母叨龋退枪匦牡囊恍┲卮罄砺畚侍夂拖质滴侍飧且孕欧慕獯穑Mü掠翁岣叻治鑫侍夂徒饩鑫侍獾哪芰ΑT谏鲜鑫侍舛唐谀诓荒芙饩龅那疤嵯拢嗽銮康掠蔚氖敌В掠谓淌τΥ友氖导市枨蟪龇ⅲ鞫暗幕浴>咛宥裕ψ⒅匾韵录父龇矫妫?
一、教育者应更新德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要搞好德育工作,德育教师应破除旧思想、旧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德育观念。
1、新型人才观。一些在课堂上易于管理的老实听话、安分守己的所谓好学生,往往在面试中并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原因在于这类学生通常来说缺乏创新精神,自立自强能力较差,在工作中适应能力不强。树立新型人才观不能以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要以学生能否成才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2、开放教育观。当今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的知识有时比教师来得多、来得快。尤其是网络,通过“上网”使学生接受的不同主体、不同传播途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的频率越来越快,多种生活方式、多元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生的思想也必将随之越来越活跃。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并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人认为在新时期,德育课教学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法:
1、开展师生角色转换活动。为了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通俗易懂的章节,让学生备课、上课、评课,教师只在事前予以指导,事后予以补充,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帮助者。这种教学方式能通过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主体学习意识,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营造师生合作呼应的宽松、愉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的实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教师可以列举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最后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启发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力。另一方面,实践课后的“活动天地”。如表演童话剧《选举鸟中之王》,根据书上的提纲,学生分成两组,自编自导自演,既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挖掘学生的潜能。
3、组织专题教学。生长在改革开放中的中职生一个重要特点是求实,不喜欢空谈,而在教材上学生所关心的一些时政问题则很少涉及。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补充进行一些专题教学。如:在连战访问大陆时,进行台湾问题的专题教学;在胡锦涛访美时则可进行中美关系的专题;结合重庆“钉子户”事件就可以进行《物权法》的讲座。既克服了教材滞后性的缺点,又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三、完善德育课的考核方法
职业学校德育课考试已由闭卷走向开卷,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也给教师平时教学更多的自主空间,避免了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但是开卷考试引导不当,则会使学生走入另一误区:德育课不需要认真学习,反正考试时可以看书。因此,必须完善德育课的考核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把学生的成绩与平时课堂表现直接挂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又包含了作业与课堂表现。由于德育课教师上课班级通常较多,一学期下来,很难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而凭印象打出的平时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表现。为了使学生平时的表现直接体现在成绩中,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加减分因素,由课代表进行记录,期末统计,由此得出平时成绩,这样既使成绩透明化,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课堂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加分,主动回答问题即使错误也不扣分,而由老师点名回答的,答案错误则要扣分;对于课堂活动,积极参加的都可以加一次分,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则可以加两次分等等。
2、把期中考试转化成考察。德育课学校不组织统一的期中考试,可把单一的考试转变成多样化的考察,组织学生写一些小文章,不限定题目、体裁,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期中考察,就可以“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职业与职业道德的认识”为主题;法律方面则可以这样的主题“谈谈民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等。这样的形式既可以避免论文、调查报告需要很深的理论知识,又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全面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还必须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