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能较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作者使用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课、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不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状态。任务的完成方式多种多样,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我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一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针对中职生特点设置教学框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实用。
1、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背景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概念等理论知识讲解为入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来学习理论知识,进而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付诸应用。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中职生通常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学习兴趣低下,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会影响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在以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为主旨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领会专业理论知识,以期实现专业上的不断发展进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模拟成实际工作内容,在“理实一体”的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同时领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在全国各地施行多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契机,以专业技能为支撑,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最终达到学好专业知识、技能。非常适合职业院校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技能人才。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有目的地建构学习情景,这既是对新知识技能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知识技能的改造和重组。
计算机专业课是集知识、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以已掌握的理论、技能去较好地适应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以做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时,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这个要求。
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每次学习都能完成一个真实应用。技能要求符合工作实际,学习内容紧跟专业发展。在完成任务时还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学?那笾V鸩叫纬梢桓龈兄闹腔疃牧夹匝罚佣纳平萄Ч岣呓萄е柿俊?/p>
3、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做法
3.1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中职生的特点。中职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技能、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每个任务不要涉及太多的知识、技能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精练。分析任务时要把重点放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上,对相关的旧知识作简单提示即可。清晰的分析思路更能描述正确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讲Excel电子表格中的公式书写时,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解公式的概念、书写规则、函数等内容,然后再实作。而是设置一个计算任务,让学生自行解决如何计算一个成绩表中的总分、平均份,如何找出最高分、最低分等数据。对于课前作过预习、有准备的学生来说,这都不是难题。对于那些没作预习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很困难。但不论是谁,他们对这次学习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学会书写公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归纳小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尝试着得出公式书写的注意事项。这节课的知识量、技能要求都不多,可以布置一些相似的练习加以巩固。不但学会了公式的书写,同时还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3.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突出提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有条理地分析任务的解决思路,促成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分析问题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引导学生要注意激发其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自主完成实作则更重要。如果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情绪容易疲劳,还容易养成较重的依赖心理。所以教师分析任务,并作重点演示后,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去主动探究。学习主动权要给学生。
我在日常教学中,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分析、演示一般不超过15分钟,剩余的30分钟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巡回指导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将其与大家共享和交流。
由于每次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独立探索等方法来解决。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作。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3处理好任务的独立性和关联性
每个任务都是独立的,但每个任务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实操技能,都不是绝对独立的,都是有前后、纵横关联的。
任务的独立性是指每个任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作,完成任务就是完成了一项实际工作。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重点突出当前任务的知识、技能,以当前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
任务的关联性是指每个任务的完成都可能会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技能。这些内容在当前任务中不是重点,但通过完成任务可对其进一步巩固。
还有的较复杂的项目可能会由多个任务组成。此时更要注意任务的独立性和关联性。比如,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不仅涉及到公式书写,还涉及到单元格引用、函数、数据统计等内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个任务,每个任务要有各自的侧重点。教师上课时,要做好单个任务的讲解,也要在这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说明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3.4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是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因素的。每个任务中涉及的重点、难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超过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以平衡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要刻意强化其联系,否则也会加大任务难度。
例如,在学习《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广告设计时。一个广告往往包含有较大的知识量和较多的操作技能。这时可以把广告先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完成广告中各个部分的制作。最后再安排一个任务来组合之前的小任务。我分别将文字效果、扣图/组合、修饰图案、滤镜渲染等设置成独立的任务。再用最后一个任务组合这些内容,完成广告制作。这些任务各有重难点。学生学起来有条理、容易接受。最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广告制作。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教学内容我都这样处理,学生学起来难度低,有满满的成就感。
3.5在完成任务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人的终身能力。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所以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只要求完成当前任务。而是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今后能够在专业上自主探索,自我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在讲授每个任务时,都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渔。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想,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学生从多个方向,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打破教师、书本的绝对权威,鼓励学生思考,提出疑问,大胆猜想和判断,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些疑问,验证这些猜想。
我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布置广告设计任务时,不局限学生只对照案例索模仿。鼓励他们创新,用自己的思路来设计。但是所用的知识技能要和本次课的教学要求相一致接。这样一来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尽管最终有的学生设计效果不理想,但他的尝试经历是丰富、充实的。完成任务后在教师的分析、帮助下,进一步修改完善。在知识、技能、经验上都的很大的收获。
3.6任务设计要注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任务中的共性内容是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教材中知识技能的主线。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要加强演示、指导。规范操作方法,明确学习要求。
任务中的个性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不能轻视。
另外,对某一门课程来说,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自主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完成。协作学习的任务则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相互帮助、相互实充,来协作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分工协作能力、自学和协作学习能力。
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中PowerPoint内容时。只在入门部分作共性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熟悉软件界面。在具体幻灯片制作任务中,则放开手脚让学生在共性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独立完成或分组协作完成。这部分内容教师介入较少,学生独立发挥空间大,制作效果丰富。学完之后,学生的创作思路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和启发。让我看到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学活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