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班超正在雕刻作品。
新华社合肥9月13日电(记者汤阳)现场画图、阴阳刻法,刀笔雕琢过后,巴掌大的砚坯在江班超手里,慢慢注入了生气。
作为歙砚传统技艺大赛中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这位1999年出生的歙县小伙儿,用短短两天时间创作的作品《梅兰竹菊四君子》打动了评委,获得了“传承之星”称号。
对江班超来说,从事砚雕制作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对于徽州传统技艺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一直沉淀在自己的身体里。
“也是平时受到的文化熏陶吧。我家周围有很多从事雕刻创作?拿窦湟帐跫遥褂泻芏嘀蒲獯笫ΑP∈焙蛉ニ悄潜咄妫δ咳揪投源瞬诵巳ぁ!彼怠?/p>
14岁进入黄山市行知学校学习徽雕,2016年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进修。短短几年,江班超的砚雕水平进步飞速。
回忆起初拿刻刀的紧张,江班超笑着说,刚开始经常会把手割破。幸亏师傅们严格要求,他才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握刀手法,那时候可没少挨骂。
今年8月,正在黄山市参加歙砚传承人研修班的江班超,偶然听老师说起9月份要举办歙砚制作大赛。“我就想,借此机会认识一些制砚的大师和同行中的高手,跟他们多交流多学习。”
作为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重要环节,近日在安徽黄山举办的歙砚传统技艺大赛,吸引了黄山、宣城以及江西婺源的40位选手报名参加。其中,80%是“80后”“90后”。
江班超正在雕刻作品
说起举办比赛的初衷,黄山市文化委工作人员方文婷告诉记者:“过去大家可能关注歙砚代表性传承人比较多。而这次参赛选手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我们希望以此促进这些新生代歙砚传承人相互了解、提高技艺。”
在中国,纸笔墨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据传,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唐元和年间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把歙砚、端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四大名砚。
历经千年不断演化,歙砚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创新。这些最初为书写而发明的工具,在一代代工匠的精心雕琢下,被赋予了艺术与实用的双重价值。
比赛评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涵表示,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力度加大,有志学习歙砚制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市场认可、群众喜爱,为歙砚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持续动力。”郑涵说。
“这次歙砚大赛现场制作的作品大多是传统题材,反映了新生代歙砚匠人较高的水平。”比赛评委、砚雕大师蔡永江点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对作品的执着。”
“我觉得,匠心传承不仅是指传统技艺本身,更是一种精益求精、对自己作品坚持的精神。”江班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