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职教思想 助力“三宜”名城建设
日期:2016-09-07 作者:张平 浏览:3205次

同志们:

    安徽省行知学校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践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瞄准“高”、 “大”、“上”,建设“后示范”,不断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助力“三宜”文化名城建设。

    一、立足高质量狠抓教学改革

    我校成功创建了黄山市第一、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并在“后示范”建设中围绕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2015年对口高考,62名学生被合肥学院等11所二本院校录取,本科数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2016年2名历届高考落榜生以零学费入校对口复习,双双考取二本院校。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大赛,荣获2金、1银、4铜7个大奖,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机电对口班胡宪理同学荣获全国最美中职生,黄山市唯一一个。毕业生晏文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二、着眼大规模开展社会培训

    学校依托职教集团、社区学院等大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面向企业开展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提升员工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创业能力的职业培训工作。与县人社局、县经济开发区所属的多家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县农业委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黄山市残联合作开展徽州雕刻艺术等民间技艺培训。与“聚墨堂”、宣砚公司、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圆满完成家政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工等六个工种的各项理论课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学习。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称号。办学典型经验作为安徽省、黄山市唯一代表学校入选全国、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实践行知职教思想 建设黄山现代职教》在黄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光明日报》以“头条关注”并加“编者按”发表文章《陶行知与中国职教 历史选择与未来思考》推广我校研究实验成果。

    三、力求上水平加强学校治理

    建立健全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在全市率先出台《安徽省行知学校章程》,步入办学自主、有章可循的新轨道。以职教改革 “求真”、职教管理 “较真”、职教工作 “认真”的“三真”管理理念统摄职校治理,形成“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员工敬业,校园和谐”的良好校风。校园安全管理:勤“三联”、重“三课”,打造 平安和谐校园;教师管理:启“三励”、倡“三合”打造德高质优的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强“三自”练“三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管理:推“三引”重“三入”,优化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打造优质教学的管理目标,倡导教师在“三教”上下功夫,即教育上有方法、教学上有成效、教研上有探索。严格实施《安徽省行知学校合格学生毕业标准》,设立学生毕业资格审定委员会,从德、智、体、能四方面进行审核。《落实“三真”管理理念 探索“九三”管理模式》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首页推广。

    四、突出有特色开辟非遗教育

    我校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教育,取得许多创新性成果,引起海内外关注。成功举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会,围绕“非遗教育梦,携手共行知”达成中国非遗教育“黄山共识”。我校典型案例《“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创新集团管理机制》成功入选《2015全国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全国交流。我校作为唯一的中专学校应邀出席上海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时代意义和创新发展”研讨会,并作非遗教育经验交流。我校首批跻身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创客教育与非遗传承》经验大会交流。 “推进行知非遗职业学院创建工作”写进歙县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歙县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创建安徽行知非遗学院受到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的关注与支持。非遗教育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项目建设快速推进,3000平米的非遗长廊投入使用,8000平米的非遗大楼竣工验收,占地15亩的徽派盆景展示馆及生产基地正在紧张施工,17000平米的学生宿舍即将动工。大型综合实训基地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一所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职业院校正拔地而起。

    同志们,职业教育需要资金高投入、师资高素质和优质的生源,这些都是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没有优质的生源便无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今年起,我校设定了入学分数线,明年还会大幅提高,期盼切实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期盼各生源校把优质生源送进行知学校。非遗学院创建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办非遗学院是英明之举,不仅要点赞,更要献计出力。

    同志们,强力推进行知职教的转型发展,助力推进“三宜”文化名城建设这个“徽州人的新使命”,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期待:领导的亲切目光更加关注行知职教;财力的源头活水更加注入行知职教,社会的办学力量更加倾注行知职教;教育的神圣天平更加倾斜行知职教。
谢谢大家!